作者:八字排盘网 · 更新日期:2025-09-04 11:17:24
推荐精准的测试
北京时间2021年2月3日22时58分39秒,当指针精确停驻这一刻,寒冬悄然退场,东风解冻,蜇虫始振——立春来了。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篇,是四季轮回的起点,更是古人心中堪比新年的盛大节日。
2021年的立春恰逢“五九”末了一天(五九尾),农谚说这是“吃小米”的丰年兆头。这一天在公历2月3日,农历却还停在庚子鼠年腊月廿二,距离牛年春节尚有八天。有趣的是,汉代之前“立春”才是真正的“春节”,直到1913年才被正月初一取代。
而2025年立春更特殊:乙巳蛇年正月初六22时10分迎春,同年腊月十七(2026年2月4日)又将迎来第二个立春,形成罕见的“双春年”。
三千年前,周天子便率百官赴东郊祭春,东汉起百姓剪彩燕簪头,唐宋群臣入朝贺春,明清“鞭春牛”仪式风靡全国。泥塑的春牛被鞭打碎落,人们争抢碎片撒入农田,祈祷五谷丰登——这妥妥的“打春”之名的由来。
至于“咬春”?那是舌尖上的狂欢!
一家人围坐,把热腾腾的春饼从蒸笼拎出,卷起时鲜菜丝,讲究“从饼头吃到饼尾”,寓意一年圆满。
古人早看透立春的“两面性”:“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”是催耕,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是倒寒。此时偏南风渐多,冷空气仍会杀回马枪,“倒春寒”随时冻得人措手不及。
农谚更是天气预言家:
故而别被阳光骗了!养生需“捂春”:早睡养阳,三餐添青韭、蒜苗驱寒,晨练等日出后再出门。
“春,蠢也,万物蠢不过生也”,东汉《释名》用“蠢”字道破天机——虫蚁翻身,鱼破冰探头,柳梢抽芽,全是生命萌动的笨拙热闹。
唐代罗隐写《立春》诗更妙:
“一二三四五六七,万木生芽是今日。远天归雁拂云飞,近水游鱼迸冰出。”
七个数一数完,草木鸟兽齐刷刷醒来,春天就这样跌跌撞撞扑进怀里。
立春是节气,是习俗,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希望感。当22点58分39秒的钟声响起,咬一口春饼,嚼一片萝卜,看东风融了残雪,便知凛冬再长,终会等来草木蔓发、春山可望。
*“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清欢。人间有味”*
——苏轼的春盘里,盛着千年不散的清欢。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