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八字排盘网 · 更新日期:2025-09-01 20:41:59
推荐精准的测试
2019年10月1日清晨,上海笼罩在一片斜飞的雨幕中。国旗班战士们的礼服被雨水打成了深色,白手套紧握钢枪,靴子在积水中踏出整齐的水花——距离隆重的升旗仪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,他们早已在风雨中挺立如雕塑。
前一晚的陆家嘴灯光秀还绚烂在市民的朋友圈里,金红闪耀的楼宇群像披着流动的星河。可当外滩建筑群顶上的五星红旗在江风中翻卷时,一场名为“米娜”的台风正扑向这座不夜城。
国旗班战士小张的脚已经麻得失去知觉。从9月30日深夜开始,他和战友们还在进行临了的练习:踢正步踢到脚发麻,捏手型捏到手抽筋,练标齐练到快落枕……礼宾服里的白衬衣泛着潮湿的霉味——那是前些日子反复训练留下的印记。
“昨晚刚站完10点到12点的岗,眼皮还在打架呢。”他小声嘀咕着,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衣领,一个激灵让他瞬间清醒。不远处,一名战士悄悄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,立刻被班长用眼神制止。这支队伍像被雨水洗刷过的青松,沉默而挺拔地等待着那个庄严的时刻。
广场另一端,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副队长吴浩永刚完成人生大事——请了三小时假和女友登记结婚。礼服还没来得及换下,他已出当下上海南站安保现场。雨水打在新郎的肩章上,闪烁如星。
清晨六点半,蔡振飞缩了缩脖子,雨衣在台风天形同虚设。他和两名同事站在发电车旁,像三只落汤鸡。广场中央那根电动旗杆——70年前,主席在天安门按动电钮升起新华夏第一面五星红旗;70年后,同样的任务落在了上海电力人肩上。是这群和电线打交道的人,此刻最关心的
“旗杆供电必须万无一失!”他们早已把市周边划为一级保电区,两台100千伏安发电车如同沉默的守护兽,随时准备在电网异常时发出轰鸣。雨水顺着配电箱边缘流淌,赵艳敏的手电光柱反复扫过每一处接口:“白衬衣湿透了算什么?70年前的前辈可没我们这些设备。”
九点整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划破雨幕。赵艳敏突然挺直脊背,和广场上数千人同声歌唱。发电车嗡嗡的震动从脚底传来,她看着国旗缓缓攀升,雨水泥水混在脸上,分不清是雨是泪。
当第一缕晨光还未穿透云层,老王已站在南京西路路口。手里的对讲机沙沙作响:“五四路到公安街合围区清场完毕!”“黄河路管制区准备就绪!”
五点半开始,民政街到北京街路段成了“真空区”。两小时后,更大范围的交通管制启动。红蓝在雨水中晕染开,老王指挥着车流:“中山路西行的走高尔基路绕!东行的走长春路!”公交车排着队改道,像温顺的巨兽。
广场东南角停车场,带着孩子的李女士刚下车就惊呼:“天!我们五点出门的,居然只抢到临了三个车位!”她不知道,支队昨夜就备好了拖车——任何违停车辆都会被毫不留情拖走。
观礼人群中,卓泽旺一家五口挤在一把大伞下。奶奶的布鞋完全泡在水里:“五点出门算什么?我五十年前参加游行,凌晨三点就集合啦!”雨伞突然被风吹翻,全家笑作一团,小孙子趁机踩起水坑。
电力人的眼睛布满血丝。220千伏变电站里,曹昕正用AR眼镜扫描设备。这个华夏首座全地下变电站已守护城市26年,今儿个他每三小时就要完成全覆盖巡视。“特高压练塘站的机器人‘瓦力’倒舒服,雨天还能继续工作。”他抹了把脸,监控屏显示外滩灯光秀的耗电量正急剧攀升。
黄浦江对岸,潘洪光守在上海中心地下二层的用户站。璀璨的“70周年”灯光秀,眼前是嗡嗡作响的配电柜。是头顶“我看不见陆家嘴的夜景?”他笑着拍拍设备箱,“可整场灯光秀的光,都是从我们手里流出去的啊。”
夜色中的外滩,建筑群如同挂满钻石的礼服。当末了一面红旗在霓虹中隐入黑暗,电力人计震宇的夜巡刚开始:“接下来六天,每晚六点到十一点,浦江两岸的光由我们守护。”
虹桥火车站迎来返程高峰,大屏显示列车时刻表疯狂滚动。赵阳在进站口张望,终于看见穿武警制服的丈夫跑来——三小时婚假早已用完,此刻他肩头雨水未干,皮鞋上沾着广场的泥浆。
雨还在下。220千伏变电站里,曹昕的巡视记录又翻过一页。他想象着此刻的外滩:陆家嘴楼宇群的玻璃幕墙倒映着黄浦江,金红光束刺破雨夜,像给城市披上了流动的国旗。而他的变电站深处,电流正以光速奔向下一场升旗仪式。
雨滴打在的大理石地面上,倒映着无数晃动的红色——那是昨夜灯光秀残留的辉光,也是明日朝阳喷薄的预告。